2018年10月29日 星期一

近期全球皆興起一股禁塑潮流,而這對於環保公司「Repurpose」 的創辦人與執行長 Lauren Gropper 來說,可謂是一大樂事。
Repurpose 專門以天然材料製作可分解的餐具,與傳統難以分解的塑膠餐具不同,Repurpose 提供的餐具於工業用分解機中僅需 6 個月即可分解;即使未分解完成,這些餐具最終仍會在掩埋場自然化為二氧化碳與水,且過程中不會產生任何有毒物質。
Gropper 表示,「我們時常領先於市場的趨勢,令消費者一開始難以接受。而現在正是我們求之不得的好時機。」
曾修習建築學的 Gropper,初入職場時擔任永續建築計畫案的顧問,隨著資歷漸深,她開始於洛杉磯的電影與電視節目中擔任永續顧問,並於節目中了解到人們每天製造了多少塑膠垃圾,且這個問題正在持續變糟。
2009 年,Gropper 遇見了現在的合夥人 Brian Chung,並得知他有一位台灣的親戚已成功使用天然材料製成產品。
「我不禁思考,為什麼全世界不使用這種材料呢?為什麼我們從地底開採石油,卻拿來製作用過即丟的產品呢?」Gropper 表示,「這對我來說一點都不合理。」
受到這項新技術的啟發,Gropper 與她的團隊於 2010 年成立 Repurpose,並於 2011 年推出的第一個產品——可隔熱的咖啡杯與杯蓋,企圖取代通勤族常用的外帶咖啡紙杯。
根據 Gropper 所述,Repurpose 的營運目標奠基於一個簡單的概念。「我們觀察市場上現有的產品,並試著創造更好且可分解的替代品。」
Repurpose 近期推出這款可分解、可彎曲的吸管,同樣落實這個理念。事實上,在星巴克與迪士尼等大企業宣布將逐步淘汰一次性吸管之前,Repurpose 已花上超過一年的時間研發這項產品。
比起容易破損的紙吸管,Repurpose 的可分解吸管,可用於熱飲或冷飲,就如一般的塑膠吸管一樣,更貼近現代使用者體驗。此外,這款吸管並不含有用來黏合紙吸管的化學黏劑,將更能達到乾淨且有機的分解過程。
儘管吸管看似是一項簡單的產品,Gropper 的團隊改良了 6 次產品原型,才確定最終的版本。研發過程包括測試不同種的有機混合物,以找到既具有可彎曲的彈性又兼顧韌性的材質,最後他們採用了玉米材質的材料。
(可任意彎曲的 Repurpose 可分解吸管。來源:Repurpose
Gropper 坦承,並非所有產品都能像吸管一樣獲得消費者的目光,但由於禁用一次性吸管的熱潮,使 Repurpose 取得大眾的關注。自從今年 5 月推出可分解吸管至今,Repurpose 已售出超過 3 千箱吸管,每一箱含有 20 盒 50 入裝的吸管,這代表他們在短短 4 個月裡,已售出超過 300 萬支吸管。
這是 Repurpose 有史以來最暢銷的商品,與其他自家產品相比,可分解吸管的銷售數量多出了 4 倍之多。
Gropper 認為吸管商品的成功,歸功於消費者意識到塑膠吸管帶來的環境危害。「我們用過的每一個塑膠,在我們的有生之年都會持續待在地球上,人們開始逐漸意識到這點。」她說。
過去他們通常很難說服顧客購買可分解的產品,但隨著塑膠吸管禁令的發酵,加速了消費者選擇以替代品取代塑膠的過程。
一盒 50 入裝的可分解吸管零售價為 2.79 美金(約 86 元台幣),通常與其他可分解產品的價差不會超過 0.5 美元。
儘管 Repurpose 有一些來自食物通路商的客戶,但這只占其事業體的非常小一部分,Gropper 估計他們的營收有約 90% 來自消費者,這是個帶有目的性的決定。「我們希望解決沒有人解決過的問題。」
透過親民的訂價策略,並積極經營主流社群媒體和廣告,Repurpose 正打算進攻容易產生浪費的 BBQ 與外帶飲料市場。
(Repurpose 推出多樣化的可分解餐具。來源:Repurpose
然而,許多人對於塑膠吸管禁令有不少意見,產生爭議的的主要原因是這項政策的影響力並不夠大。由於塑膠對環境造成巨大的負擔,例如一個寶特瓶平均需要 400 年才能分解,因此只禁止塑膠吸管的政策成效不大。
某種程度上,Gropper 可以理解此種觀點,「我部分同意這件事,為什麼人們可以使用塑膠杯,卻不能用塑膠吸管?但是禁用塑膠吸管是一種讓人更注意塑膠污染問題的簡單方式,我希望這成為未來更全面禁止塑膠製品的第一步。」
核稿編輯:李沂霖
參考資料
One Big Winner From The Plastic Straw Bans: Repurpose Inc.
文章出處/ 社企流

2018年10月22日 星期一

今年受邀擔任金點設計獎評審的佐藤可士和,在來台灣的評審期間,對台灣舉辦的設計獎項給予高度肯定。就算停留時間有限,還是相當大方的答應了 MyDesy 的線上專訪,看過設計界的經典書籍《佐藤可士和的超整理術》的讀者們,一定也和麥編一樣期待佐藤老師針對專訪回答的內容,那我們就直接進入 Q & A 時間吧!
佐藤老師您好:
MyDesy 是台灣相當早開始經營的設計媒體,編輯們時常關注佐藤老師的相關訊息與作品,當然《佐藤可士和的超整理術》也有蒐藏呢!這次因為擔任金點設計獎的特約媒體,能專訪到佐藤老師真是太榮幸了,下面是編輯們想更深入了解的部分,麻煩您回答,謝謝。

Q1. 您是第一次受邀當金點設計獎的決審評審,請問這次評選過程中,印象深刻的部分是什麼?

A1:這次擔任評審讓我渡過很有意義且非常開心的時間。我認為金點設計獎是非常棒的獎項。每位評審都對評選作業抱持很大的熱情,台灣創意設計中心的工作人員也相當努力在籌備這個獎項。我這次參加了金點設計獎和金點概念設計獎評審,藉由這兩個獎項充分了解到台灣對設計的重視與熱情,感受到來勢洶洶的潛力,非常期待今後的發展。
2018金點設計獎決審9月20日於松山文創園區多功能展演廳舉行。圖片來源/ 台灣創意設計中心
評審佐藤可士和在2018金點設計獎決審現場仔細評選作品。圖片來源/ 台灣創意設計中心

Q2. 許多年輕的設計師對於「設計風格」還無法掌握,請問您當初如何奠定風格的呢?請給新人設計師們一些建議。

A2:我年輕的時候也曾經拼命去找尋自己的風格,可是就算找到表面上的風格,也掌握不住任何東西。大概在入行五年之後,我試著放手「把自我主張丟掉」,單純為設計的對象或客戶、社會去服務,只考慮如何把案子做到最好。
結果我肩上的負擔變輕了,自然而然學會包容,客觀看待事物。爾後我經手的案子漸漸開始越做越好。
刻意去尋找設計風格是絕對找不到的,不要拘泥於表面上的形式,只要認真面對自己和人事物,最後就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創作風格。

Q3. 請問當初是什麼機緣之下出版《佐藤可士和的超整理術》這本書?事隔十年,想對看過這本書的人說些什麼嗎?是否有想增加或修改的內容?

A3:我從小(大約八歲)就很喜歡整理,可是上美術大學或開始進入社會工作之後,始終沒有把整理和設計連結在一起。自已創業設立 SAMURAI 的時候,辦公室是我自己設計的。當時體驗到空間只要經過整理,刪掉不必要的地方,就能創造出新的空間設計,因此整理和設計在我心中很明確地合而為一了。
整理的哲學可以應用在日常生活中,甚至能解決社會問題,活用在各種層面。我為了將這個概念分享給更多人,出版了《佐藤可士的超整理術》。出書至今約十年左右,核心的概念仍然相當通用,具體的實例也許有點過時了,不過一直追著時代更新也不是辦法。

Q4. 一路走來能有現在的成就,影響您最深的人是誰?對您造成什麼影響?

A4:創作米菲兔的荷蘭插畫家迪克布魯納先生。我在兩三歲的時候接觸到米菲兔的繪本,那是我對平面設計最早的記憶。另外一位是法國藝術家馬歇爾杜象,他被譽為現代藝術之父,亦為觀念藝術的先驅者。我對新事物的看法和思考,受到馬歇爾杜象很大的影響。

Q5. 您的父親是建築師,在與他相處之中,讓您印象最深刻的事件是什麼?對您有什麼影響?

A5:我小時候和弟弟妹妹們找父親陪我們玩的時候,他說「那來玩建築師遊戲吧!」,然後帶領我們思考自己理想中的家,土地和預算完全沒有限制,比誰能設計出最有趣最讓人眼睛一亮的家。我當時無法順利想出有趣的主意,爸爸對我說「這點子不有趣,你可以更自由去發想」,我認為他的這句話打下了我現在創作的基礎

Q6. 小時候您曾經想當漫畫家,如果要推薦一部漫畫給「想當設計師」的年輕人,您會推薦什麼?

A:(佐藤老師一口氣推薦了四部)
  • 天才妙老爹:赤塚不二夫
  • 惡魔人:永井豪
  • マカロニほうれん荘(無中譯版):鴨川燕
  • 多啦A夢:藤子不二雄

Q7. 曾經在台灣獲取創作的靈感嗎?請跟我們分享當時的情形,如果有作品的話,是哪個作品呢?

A7:(佐藤老師的回答太酷了,如實呈現給大家)
這題很難作答。

Q8. 請給台灣的讀者講幾句話。

A:創作與設計的力量,會成為推動今後的社會以及我們美好的未來上,最重要的關鍵。讓我們一起向更多人分享創作、設計和藝術的價值與美好的力量,一同打造嶄新的未來吧!

Q9. (針對金點論壇的議題)您認為「教育」最重要的是什麼?當您還是學生的時候,最喜歡的一堂課是什麼?為什麼是這堂課?

A9:教育上最重要的環節就是,培養自由的思考方式和多元的觀點,這兩種能力會創造出嶄新的未來。我喜歡的科目是生物、數學和美術。
藤幼稚園。圖片來源/ SAMURAI Inc.
藤幼稚園。圖片來源/ SAMURAI Inc.
藤幼稚園。圖片來源/ SAMURAI Inc.

Q10. 謝謝您分享了這麼多的經驗和理念,不知道還有沒有要補充說明的呢?

A10:我很期待透過台灣和日本透過設計有更多文化上的交流。
2018金點設計獎決審評審團合影。圖片來源/ 台灣創意設計中心

設計 責任 Design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2018 金點設計論壇

邀請首度來台演講的日本 SAMURAI 創意總監佐藤可士和、荷蘭 VanBerlo 設計顧問公司創辦人阿德.范博樓、美國室內設計事務所 CHAMPALIMAUD Design 董事總經理埃德蒙.巴科斯、以及新加坡設計工作室 Asylum 創辦人克里斯.李等國際級設計大師,一同探討設計責任。
2018-11-29(四)
09:00 ~ 12:00
松山文創園區 2樓多功能展演廳
報名網址:https://goo.gl/9SK6TX

2018年10月8日 星期一

教科書的字體一定要用標楷體嗎?課本可否有不同的尺寸呢?書封只能用銅版紙或銅西卡紙嗎?新課綱預計於明年(108 年)上路,十二年國教所使用的教科書也因此將全面更新,未來孩童使用的課本將有什麼樣新的可能?
教育部國教署、台灣創意設計中心、美感細胞三方首次跨界合作,集結業界專家與多位設計師之力,從教科書之字體、紙材、開本等進行調查與研究,10/1 在記者會上發表建議報告與設計應用指南,從功能面出發,希望在教科書印製規格逐漸放寬的同時,教科書出版社與設計師也能有所依循,做出更適宜孩童學習且具有美感的課本。
由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指導、台灣創意設計中心主辦、美感細胞策劃與執行的「為明日的教科書做設計」計畫,10/1 舉行發表會,多位教育部官員、貴賓及策劃執行團隊皆出席,包括教育部政務次長范巽綠、立法委員吳思瑤、國教署國中小及學前教育組副組長蕭奕志、國教院主任王立心、台灣創意設計中心董事長張基義、台灣創意設計中心執行長宋同正、雜學校校長蘇仰志、教科協理事長黃崇城、秘書長許牧民等。策劃執行團隊則包括美感細胞共同創辦人陳慕天、本專案設計總顧問馮宇、進行此案研究的 justfont 字體設計師曾國榕、平面設計師李岱螢、彭慧然,以及品墨設計創辦人王慶富等人皆出席。
向來支持教育改革的教育部政務次長范巽綠,在百忙當中特別撥冗支持,她表示教科書的設計直接影響了全台三百萬學生的閱讀和學習力,是非常重要的課題,看到這麼多年輕人和設計師願意投注心力在此,她感到非常欣慰,也期盼教育部和民間團體一起努力,讓明年的教科書有全新的風貌。
長期關心文化教育議題的立委吳思瑤則說,早在兩年前她就開始與美感細胞討論教科書改造的議題,協助他們從體制外走向體制內,也感謝國教署已在部分教科書的規範中做了鬆綁。她建議未來教科書的計價應由中央統整規劃,讓教科書的改造、美感的導入,能適切地反映在成本和價格上,如此整個制度才會更完備。台灣創意設計中心董事長張基義認為教科書是基本國力的展現,他非常感謝國教署、國教院,及立委吳思瑤的支持,讓 5 年多來教科書的改革終於走入體制內,實際影響未來的教科書設計。
此次的專案主要針對國小教科書的字體、紙材和開本進行研究與建議。根據過去「教育部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教科圖書印製規格」中的字體規範:「國民中小學教科書、習作正文部分,採楷體字或宋體字。但國民小學國語文,應採用本部頒定之標準楷體字。」經過美感細胞多年來地爭取、溝通,教育部已於今年放寬限制,修正為「國民小學一年級、二年級教科圖書及其習作正文部分,採楷體字或宋體字。國民小學國語文,應採用本部頒定之標準楷體字。」即除了國小的國語課本與低年級課本外,其它年級與科目已沒有相關限制。
然而中文字體種類繁多,開放後,到底有哪些字體較適合教科書呢?美感細胞特別邀請 justfont 字體設計專家曾國榕與獲得 2017 金點概念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的施博瀚進行合作研究。經過將近半年的國內外資料研究、測試,曾國榕建議除了楷體字或宋體字(又稱明體字)外,方體字(又稱黑體字)或圓體字是非常適合的。他表示,不同的字體代表著不同的「個性」,國語用標楷體很合理,因為標楷體十分接近書法的楷書,能幫助國小孩童學習文字的書寫;然而像是數學、自然這些屬於科學類型,或照片、圖表較多、風格較為現代的科目,除了使用標楷體或宋體這類風格較古典的字體外,其實「方體或圓體」這類具現代感的字體也相當適合。
曾國榕也提到,日本特別為教科書用字設計了一套「教科書體」的字體,他期盼未來台灣能發展出屬於自己的一套繁體中文「教科書體」,讓未來教科書設計師在字體選擇時能更切合需求。此外,他也針對英語、數學中阿拉伯數字、以及台語課本的羅馬拼音字體進行研究與提出應用建議,以因應更多科目的字體使用需求。
至於紙材和開本,目前教育部規定:「封面:教科圖書及其習作採用基重每平方公尺一百九十公克以上銅版紙或銅西卡紙; 內頁:基重應達每平方公尺八十公克以上。開本:不小於十六開本( 19cmx 26cm ),不大於特十六開本( 21cm x 26cm )。」其中針對開本大小,相較於過去的「不小於二十五開本(14.8cm x 21cm),不大於十六開本(19cm x 26cm)」也已有所調整,放寬至更大的範圍。對此,平面設計師李岱螢與彭慧然在經過多方訪談和研究後,建議未來應朝更放寬、甚至取消規範的目標前進。
在封面紙質的部分,李岱螢認為,紙材的選擇應搭配該科目的設計需求,「沒有一張紙具備所有的優點,只有適材適用的紙張。」而在現今數位載具與多元學習媒材均普及的年代,一本具手感溫度的教科書若是在紙材上更講究,反而會加深孩童珍惜的心理。
針對內頁基重的限制,李岱螢也認為,其實市面上有許多不到八十公克但不透明度和挺度都相當好的紙,若取消相關限制,未來將有機會讓教科書更輕量化,減輕孩童的負擔。至於開本,李岱螢也以日本為例,指出日本的書法課教科書是長條型的,因裡頭的書法帖子都是長條狀的,「因此我們認為開本還是要回歸到設計和內容本身的需求,無須過多限制。」
美感細胞共同創辦人陳慕天表示,自 2013 年起推動教科書再造計畫至今已邁入第 5 年,從一開始只能從體制外倡議,到如今已能走到體制內,實際協助教育部推動政策改革,他很感謝國教署能以開放的胸襟與視野給予支持。儘管放寬紙材、開本的限制,未來都可能反映在教科書成本上,但就長遠來看,教科書若能導入更多專業的設計邏輯與人才,不只是美感的提升,對於教科書的整體價值、啟發孩童的學習動機與創造力等,都將帶來正面的影響!他衷心期盼,這份建議報告無論對於教育部或教科書出版產業都能有所幫助,集合政府與民間的力量,大家共同為明日的教科書設計努力。
教育部國教署近年來與民間單位、NGO(非政府組織)共同合作推動「提升教科書價值」議題,6 月 15 日率先登場的是「世界最美的教科書展」,今天發表「為明日的教科書做設計」建議報告,美感細胞緊接著在 10 月 5 日至 10 月 7 日的「雜學校」創新教育展的「美感教科書與教育設計展區」將展出此次建議報告與應用指南,10 月 5 日晚上也將舉辦「教育設計晚自習」論壇活動,歡迎大眾前往參與,一起思考台灣教育設計的更多可能!此外,為提升大眾對於教科書議題的重視,接下來也將邀請聶永真、佐藤可士和、黃子佼等國內外各界名人暢談教科書的意義,活動最新資訊請密切留意松菸口官網美感細胞_教科書再造計劃粉絲專頁
雜學校校長蘇仰志(左起)、台灣創意設計中心董事長張基義、立法委員吳思瑤、教育部政務次長范巽綠、台灣創意設計中心執行長宋同正、美感細胞共同創辦人陳慕天在 10 月 1 日舉辦的「為明日的教科書做設計」發表記者會上合影。(台灣創意中心提供)
眾多貴賓與策劃執行團隊在「為明日的教科書做設計」發表記者會上合影,包括教育部政務次長范巽綠(後排左四)、立法委員吳思瑤(後排左三)、台灣創意設計中心董事長張基義(後排左二)、台灣創意設計中心執行長宋同正(後排左五)、美感細胞共同創辦人陳慕天(前排右二)等人。(台灣創意中心提供)
「為明日的教科書做設計」的策劃執行團隊在 10 月 1 日舉辦的發表記者會上合影。左起為平面設計師李岱螢、平面設計師彭慧然、美感細胞共同創辦人陳慕天、justfont 字體設計師曾國榕、美感細胞秘書長何富菁、品墨設計創辦人王慶富在 10 月 1 日舉辦的「為明日的教科書做設計」發表記者會上合影。(台灣創意中心提供)

2018年10月1日 星期一

這三款由混凝土和回收木材製作的貓窩,由來自洛杉磯的 Standard 建築設計工作室設計。三款貓窩雖然使用了相同材質,卻有著各自的特點,滿足不同性格的貓咪。
第一款名為 CATCUBE,是個正方塊,前面有可以開啟大大門,後面還有後窗可以偷窺。內部還加了夾層,變成了複式。
第二款名為 CALIFORNIA CATCUBE,相對第一款是個矮扁的矩形,兩側設有可動的百葉,屋頂可作為曬太陽的室外露台。
第三款名為 CATOSPHERE,是個切開的球體形狀,中間設有可擺動的木百葉,內部有著柔軟的沙發甚至頂部還安了燈。
文章出處/ 靈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