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9日 星期一

黑膠唱機是一種在 20 世紀非常流行的音樂播放設備,雖然其地位已經被現代的電子音樂播放設備取代,但不少熱愛音樂的人仍舊會選擇黑膠唱機。而為了讓更多的音樂愛好者能夠體驗黑膠唱機的魅力,義大利設計公司 Defoss 推出了一款高性能、全模擬式的黑膠唱機「Logigram」,採用 30 mm 底座並應用防震技術,並藉助 3D 列印技術使 Logigram 重歸經典唱盤設計,將高雅美學與最新的技術相結合。
Defoss 提醒我們,增材制造的進步可以用來重新審視、反思和改進古早技術,使它們成為新一代的享受。
黑膠唱機的音質一直是非常優秀的,但由於體積太大,以及唱片播放時間短等原因,最終還是被取代。而 Logigram 使用了 3D 列印的唱頭後,則進一步提升了黑膠唱機的音質。
之前的黑膠唱機,唱頭、唱頭架和平衡塊都是分開的。此次,通過 3D 列印,實現了一體化成型,讓唱臂可以做出更均勻的機械響應,提升讀取黑膠唱片數據的能力。
Logigram 有白色、黑色以及木材色三種顏色,此外,你還可以選擇毛氈或軟木材質的防滑墊等配件。
Logigram 的美觀設計,讓人看上去像是一件華麗的傢俱。首席設計師和 Defoss 聯合創始人 Luca Chieregato 表示,「雖然 Logigram 沒有無線連接和 USB 端,但它卻可以增強聽眾的模擬體驗, 帶給聽眾純粹的聆聽享受。」
目前,Logigram 已經在 Kickstarter 上發起集資。如果成功,Defoss 預計將在 2018 年 8 月推出唱盤。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更詳細的資訊。
最後我們來看看 Logigram 的介紹影片吧。

文章出處/ INPLUS

2018年1月22日 星期一

當充電成為大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後,看到各個設計師將充電這檔子事,無限擴大到隨時隨地隨身,好像也就成為理所當然的事情。首爾設計工作室 PESI 推出的概念性充電系列產品 Blend Into Space,主打無線充電功能,將模組電磁感應線圈藏在日常生活用品裡的每一面,所以手機不管放在哪裡,都能直接充電!
On the Surface
Blend Into Space 可以分為兩個產品線:On the Surface 和 Composition。On the Surface 包含了收納盒、時鐘、鏡子、喇叭和拖盤的一系列充電配件,簡單來說,就是把桌子表面上的物品都加入了充電功能,而 Composition 雖然只是把拖盤表面賦予充電功能,但托盤能進一步和桌子、櫃子、架子結合,因此也算是運用面非常廣泛的充電產品。
Composition
首爾設計工作室 PESI 是從三星電子旗下新創計畫 Creative Square 培養出來的設計工作室,PESI 這四個字母,分別代表可能性(Possibility)、必要(Essential)、觀點(Standpoint)和詮釋(Interpretation),而看見他們為充電這件生活必要之事,開發出這麼多種可能性,不難想見在不遠的未來,要幫手機充電不再需要苦苦尋找充電埠、充電座,隨便放在哪個傢俱上就行了!
文章出處/ 大人物

2018年1月15日 星期一

英國人對馬鈴薯的執念絕對能貼上國民認證標籤了,他們將薯片當飯吃、聲稱薯片是英國發明的……更誇張的是,在一本《中產階級生活手冊》中還為薯片分了社會等級,排在前兩名是一般超市都買不到的傲嬌 Pipers 和 Burts,第三名則頒給了眾望所歸的薯片界潮牌 Tyrrells。
Tyrrells 在英國人心中的地位十分高(冷),自 2002 年品牌創立以來,從不做任何廣告,堅持口碑相傳,把預算更多地投入在優質原料和包裝設計上。直到今年,Tyrrells 終於首次推出了電視廣告和社交媒體廣告。
🥔
Very Important Potatoes
這次的廣告是以兩條 20 秒的視頻形式出現的,以經典的英式幽默分別突出了使用原料的高級,還有薯片的「卷度」。
畢竟是 15 年來第一次做廣告,兩條視頻的分工也很明確:一條放在電視上,另一條放在社交網絡上。團隊們耿直地守護著兩個渠道各自的發展空間,他們說放在電視上,就絕不允許出現在社交網絡上,寧願自家 Instagram 賬號上原封不動地重複重複再重複地發好幾遍屬於自己的那一條視頻……😓
V
在試圖表達原料優質的視頻「Very Important Potatoes」中,Lady Rosetta 和 Lady Clare(Tyrrells 選用的這兩種馬鈴薯品種真的就叫 Lady Rosetta 和 Lady Clare)珠光寶氣地被人抬著送往生產車間,一路上完全就是女王的待遇,男人們舉著牌子向她們示愛,迷妹們請求這兩位 Ladies 親吻他們的孩子,場面一度因為這兩位馬鈴薯而失控。
既然是第一次做廣告,鐵了心絕不與時代接軌,保持跟自家薯片一樣的包裝風格,一路 vintage 到底,赤裸裸地告訴觀眾:「我們的馬鈴薯,高級,the end」。
兩條視頻的風格也非常英國,模仿了經典 BBC 電視喜劇《Monty Python’s Flying Circus》系列,將薯片包裝上黑白照片中的人物變成「笨拙粗糙」的動畫,竟然奇怪得格外可愛。
短片旁白是由參演過《銀河護衛隊》、《殭屍肖恩》等電影的男星 Peter Serafinowicz 配音,昂揚的語調做作到聲嘶力竭,客觀地講,可以說是十分明顯的沒有靈魂了。全片帶著特別故意的簡陋和僵硬,卻營造出一種中毒式的喜感,讓人又無語又想笑。
🇬🇧
Tyrrells 的英式幽默
Tyrrells 堅持這種冷到刺骨的笑點營銷不是一天兩天了,它似乎對自己的英式幽默有種迷之自信。雖然直到 2015 年才開始做起廣告,但當時也只是設計了一句「Life’s a Shindig」(生活就是一次狂歡),再配上三幅設計海報就算大功告成了。

在社交網絡上,Tyrrells 也是個不拘一格的段子手,vintage 黑白照片裡誇張的人物表情和動作,配上彩色的 Tyrrells 薯片圖案和直白的文字,所有元素結合在一起創造出一種很 Tyrrells 的幽默感。
🎨
包裝背後的廣告學
雖然 Tyrrells 在 2015 年才正式踏足傳統廣告,但從品牌創立開始,Tyrrells 就一直確定了以自己的包裝設計作為宣傳手段,並稱其為 Packvertising。黑白的老照片,演技誇張的人像,滑稽的文字,這些都是 Tyrrells 薯片包裝的標誌。
這些元素讓 Tyrrells 同時融合了許多看似毫不相干的標籤:詭異、幽默、文藝、復古、有趣,而這也成就了品牌本身的獨特性。Tyrrells 品牌團隊一直堅持,一包 Tyrrells 不僅要帶來味覺上的享受,它還能帶給人們幽默與愉悅感。
主創成員坦言,Tyrrells 在包裝設計方面,除了有自身對老照片的格外偏愛,還有對市場的現實考量。因為品牌在最初起步發展時期,有很多其他競爭者模仿其農產手工薯片的路線,這使沒有大規模廣告宣傳的 Tyrrells 變得不再與眾不同了。
於是 Tyrrells 重新調整了包裝設計,去掉一切美式的元素,讓自己變得更「British」一些,比如將「chip」改成「crisp」這種細節。至於那些英式幽默與老照片自然也成了重要元素,幫助 Tyrrells 設計包裝的創意團隊曾惺惺相惜地表示,非常喜歡那些詭異的笑話,所以當時保留並突出展現了這一點。
Tyrrells 在 9 月的兩則新廣告中,不厭其煩地強調的點其實只有一個,就是自家薯片有多麼「absurdly」棒,無論是原料、生產、還是味道。這看起來雖然沒什麼特別,但確實是 Tyrrells 十幾年如一日堅持的一件事。
創始人 William Chase 最初是做馬鈴薯種植的,他發現那些被超市拒收的不合格馬鈴薯們會被薯片工廠買下作為原料,於是他決定自己選用優質的馬鈴薯,生產口感更好更健康的薯片。
他從當地一家薯片生產車間買下一台二手的炸薯片機器,從那開始一步步將 Tyrrells 做成英國家喻戶曉的薯片品牌,而直至今日,Tyrrells 一直堅持將工廠留在 Herefordshire 的鄉間,並且只從本地農民那裡進貨。
Tyrrells 製作的薯片不含人工添加劑,無谷蛋白,低糖低脂,是一枚有著想要躋身健康食品的、有夢想的薯片。於是在英國,經常能在午餐時間看到有著非凡健康意識的英國人們,自律地點一份有機蔬菜沙拉,然後再配上一包薯片優雅收尾,這份張弛有度的生活掌控著實讓人肅然起敬。
對於英國人和英式幽默,似乎全世界都一致帶著點偏愛似的縱容,不過想來,一個把薯片當成國民美食的國家,確實是任性到可愛的地步了啊。
🥔
無獎問答環節:
一包標準尺寸的薯片,是幾個馬鈴薯的分量?
你最喜歡的薯片品牌或口味是?
文章出處/ Voicer

2018年1月8日 星期一

「若不是為了藝術,我應該早就自殺了」 這般孤高壯決的話語,也只有草間彌生才說得出。正是這股「捨身為畫」的信念,給予「怪婆婆」對任何她覺得不滿之事,說不的權利。
左:草間彌生;右:草間彌生美術館外觀
最近趁著草間彌生美術館的開幕,Vice 對她進行了次貼身採訪,但他們吃癟了。因為已經敲定了隔天的全程採訪,記者 Dexter 提前一天到達草間女士的工作室,想寒暄幾句拍些素材,可他真的是挑錯了對象。面對「你想用這幅畫表達什麼?」這樣毫無考慮的問題,怪婆婆當天就終止了隔天的採訪,這個問題太讓她失望了。
於是,便有了這段只有59 秒的採訪紀錄。

一點突破

從草間女士的健康考慮,任何一次非藝術創作的活動都在消耗她的生命,因此她必須用最苛刻最任性的態度來對待。對待自己美術館之視覺體系,可想而知,將是場刀鋒上的舞蹈。
左:色部義昭 右:川村紀念館 VI
接過舞會邀請,色部義昭挑起藝術總監的大樑。擁有多次視覺系統設計經驗的他,擅長從客戶提出的多個重點中,提煉出最關鍵的共同點,集中設計力,一點突破。
草間彌生美術館視覺系統,便是這一策略的最佳體現。主要分為四部分:主視覺及其延展、美術館專屬字體符號和標識,還有館內物料設計(如員工服裝、購物袋等包裝)。謹慎地,色部義昭以草間婆婆的簽名為起點,提煉其特點,再延伸至主視覺。不做多餘的詮釋,是設計師對藝術家世界觀的最大致敬。
由草間彌生簽名到特殊字體推導過程
草間彌生美術館主標
邀請函背面
信封樣式 1
文件袋&信封樣式 2
導覽手冊&宣傳單
不同樣式的宣傳單

MORE+

導視設計

從草間婆婆簽名誕生出的字體,也存在於館內標識中。結合友好簡潔的圖形,參觀者不會變蓬頭蒼蠅。
草間彌生美術館建築主體為地上五層、地下一層,一層為入口和美術館商店,二、三層為展示空間,四層為體驗型裝置空間,五層為圖書閱覽室,存放及收藏草間彌生及其工作相關的文件和材料。
1 分鐘走遍美術館 BY 《藝術家》雜誌
草間美術館入口標識
接待處
存包處
衛生間標識
展覽廳方向
電梯旁的樓層信息
詳細的瀏覽順序&參觀者註意事項

延伸品設計

從左至右分別是:手帕、貼紙、購物袋、作品集、紗巾
為使你在草間的世界裡「更難以自拔」,延伸品的設計也費勁心思。從商店的紀念品到員工的體恤,設計師延續「不搶風頭」的主視覺的概念,猶如用白色畫框,襯托出作品的美。設計中有個設計師的巧思,謎底將在照片後揭曉。
開館限量紗巾包裝,像畫框一般展現產品上的草間婆婆畫作的印花
手帕盒表面大量留白,把驚喜留給揭開蓋子的人
手帕盒表面字體燙印工藝細節
員工服裝
這就是巧思,讓你的物品瞬間「草間彌生化」
不搶風頭≠ 輕視細節。不得不提的是購物袋的設計– 結合袋子表面的白色波點,嘗試放入不同的物件,創造你獨有的波點藝術品。
開館限定紀念冊
決定把這個單獨拿來收尾,因為真的很想擁有。作為草間婆婆給色部義昭小組的另一委託,這本開館限定的作品集延續「不存在」的主調,版式中的標題解說都彷彿向後退了三步,奉草間的作品為主。
作品集在工藝上強調質感。獨立黏貼之彩圖充滿顆粒觸感,黑銀雙色燙金字體顯印刷品質。只可惜無法入手。Orz
標題:創作是孤獨的,唯有愛讓你接近藝術
書脊的黑色燙印字體
英日雙語分別採用不同的顏色燙印
草間婆婆的近照
序言部分版式
美術館開幕展作品 1
美術館開幕展作品 2
美術館樓頂裝置-星光之南瓜
館內展出的黑白作品,頗有版畫的感覺
後記
我已經看了無數次的草間彌生美術館視覺系統,每一次我都更確認-這彷彿「不存在」的設計,恰好與迪特·拉姆斯(Dieter Rams)定義好設計的「設計十誡」相符,體現了功能性、含蓄、誠實、關照細節…猶如「沒有設計」。
最重要的,它得到了草間婆婆的肯定(笑)。
文章出處/ 麥芽 Ma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