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30日 星期一

銀享全球/楊寧茵
記得小時候看過一部電影,講一群住在高度都市化社會中的人,意外因為墜機而發現了世外桃源的故事,那時候第一次學到「香格里拉」這個名詞。自從 6 年前開始關注高齡領域,經常有機會走訪國內外不同創新案例,我也一直在尋找自己心目中的香格里拉,一個真的可以實現老有所用、讓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空間和尊嚴的生活方式,甚至於做到「最好的照顧就是不需要照顧」的地方。
上勝町就是這樣的一個地方。
這個位於日本四國德島縣、人口不滿兩千的小村莊,看似只有滿山遍野的森林,貫穿其中的勝浦川流水淙淙,卻有一家年營業額高達兩億日圓的公司「彩株式會社」,雇用的都是長輩,尤其是女性長輩,公司員工平均年齡 70 歲。最重要的是,他們每天都笑吟吟地樂在工作,並誓言「希望自己可以一直這樣工作下去,永不退休!」
(「彩株式會社」公司員工平均年齡 70 歲。來源:株式会社いろどり粉絲專頁

在這個老年人口超過一半的村落,因為老人家實在太健康,顧客寥寥可數,所以安養院和醫院都只好關門大吉。透過勞動實現永不退休的他們,現在更成為世界進行資源保護的尖兵,為了保存這座美麗森林和他們的生活環境和經濟來源,他們嚴格執行垃圾分類,並宣示將在 2020 年成為日本,甚至於全世界第一個「零垃圾、零污染」的小鎮!
上勝町如何成功翻轉老年?他們是高齡社會的未來還是一個特例?我決定親自去這裡瞧一瞧!
一早從四國德島出發,車子沿著公路一路向西南前行,景致也逐漸從都市型態的房舍變成山林景色。來訪的時期正是七月底溽暑時節,老實說我覺得這裡的天氣有點像台灣的夏天,又濕又熱;景緻也很像台灣的鄉下,夏天滿山遍野綠意盎然,十分漂亮。
看了這麼多中外媒體的報導,我對這個小鎮的好奇不是只有一點點,但最讓我好奇的,還是讓這一切成為可能的幕後功臣——「橫石知二」先生,透過多次書信往返,利用谷歌翻譯寫成的日文信,一封封和他的同事來回反覆確認,終於敲定採訪行程。橫石知二在上勝町寫下的豐功偉業,讓他得到日本國內許多大獎的肯定,還曾經登上Newsweek 創新 100 人的榮譽榜,今天終於有機會親自和這位在我心目中屬於「偶像級」的人物談談,可以想像我的興奮!
意外發現名聞遐邇的彩株式會社其實並不大,除了橫石先生外,另有 5 名員工,其中 4 名都是年輕女性,另一名是和我聯繫的栗飯原啓吾先生,看起來也只有 30 出頭。到訪的當天下著大雨,還好我們不用舟車勞頓,因為驚喜發現「彩株式會社」的辦公室,竟然就在我們住的旅館四樓,只要搭電梯就可抵達。
(上勝町的特色棚田。來源:楊寧茵

橫石知二先生自己的書裡提到,他是日本四國德島人,1979 年自德島大學畢業後就到上勝町的農協來當農事指導員。當時 20 出頭的他幹勁十足,什麼都想做,沒想到上勝町的農民卻不把他當回事,總覺得他年紀輕,又是個外來者,也沒有實際從事農業的經驗,有什麼資格對他們指指點點,對他的好意並不領情。
當時的上勝町和許多其他德島的鄉鎮一樣,以種植柑橘為主,農民們辛苦了一整年,等著就是年底收成的時節,但畢竟是靠天吃飯的行業,收入不穩定,再加上交通不便鄉間生活不易又沒有娛樂,因此市役所(相當於台灣的鄉鎮公所)前經常會有喝醉酒的大叔們,抱怨政府給的補助太少,生活無以為繼,但對於想要他們改變的任何做法卻又都抱著封閉的心態,不願意接受。許多年輕人因為沒有工作,陸續搬到城裡,留下來都是老人和婦女,整個鎮更顯得暮氣沈沈。
有一年在農作物即將收成之際,竟然遇到寒害,所有的柑橘樹通通凍死了,一年的心血就此毀於一旦,讓這些農民真是欲哭無淚,但正所謂「置之死地而後生」,正因為所有樹都凍死了,他們終於願意死馬當活馬醫,聽聽橫石知二的意見,看看這個小老弟可以變出什麼花樣。
橫石知二知道,農民最需要的就是要有現金收入,那種什麼可以讓他們最快得到現金呢?青蔥!因此他大膽建議農家把凍死的柑橘樹都砍掉,搶種時節短的青蔥,果然幾個月的時間就收成上市,立馬有錢入袋。這招讓許多原本不相信橫石知二的農民們對他有些改觀,覺得他可能真的有兩把刷子。
但這畢竟不是長久之計,到底上勝町可以發展出什麼樣高附加價值的農業呢?
一次偶然到大阪出差的旅程,永遠改變了上勝町的命運。
當時橫石知二受邀到高級日本料理店作客,初出社會的他,以他的薪水和財力,是無法到這樣的料理亭吃飯的,所以他也對周遭十分好奇,不斷地東看西看,然後一件事情吸引了他的目光,他看到隔壁桌的兩位女性,拿著餐盤裡的新鮮葉子把玩,並一直說著好漂亮啊!然後還小心翼翼地把葉子夾進書裡,放進包裡,這些舉動都讓橫石知二看了大為吃驚,他心想:「這樣的葉子我們那裡到處都是,要多少有多少!有這麼稀奇嗎?!」想著想著,他突然靈光一現,「那我們就來賣葉子吧!」
回到村裡,他馬上跟大家說賣葉子這件事,果然引來眾人的一頓嘲笑,許多男性農民都說他應該是頭殼壞去,說什麼夢話!哪有人會花錢買葉子?!一陣訕笑後揚長而去。旁邊的媽媽和太太們,看著滿心熱切的橫石知二被這樣羞辱,覺得有些於心不忍,就安慰他說,沒關係!她們來幫他。其實這些婆婆媽媽們當初也不是真的相信橫石知二的賣葉子計畫,只是同情他,想幫幫他而已。
但憑著初生之犢不畏虎的憨膽和幹勁,橫石知二認真做起上勝町賣葉子的大夢。他知道高級的日本料理會用當季的新鮮葉子來作為餐盤上的裝飾,稱為「妻物」,而且這些妻物的內容隨著料理的內容和時節的不同而改變,裡面蘊含很深的日本飲食文化和學問,但這些細節已經逐漸流失,只有非常高級的日本料理店和資深的師傅才懂。
(上勝町的女性們是橫石知二創業背後的重要推手。來源:株式会社いろどり粉絲專頁

橫石知二幾乎把所有的薪水都貢獻給這些高級的日本料理亭,只要有機會到大阪京都等大城市出差,他就找當地最知名的料理亭吃一頓,想說能否因此對於妻物的學問多了解一下,但卻總是不得其門而入。這些高級日本料理亭的師傅們,根本就不願意分享這樣的知識,也讓橫石知二的葉子大夢一開始就踢了個鐵板,毫無進展。
從小就喜歡塗鴉的橫石知二,只好用最土法煉鋼的方式自學,他把每次不同食物如何搭配不同的餐盤,是用哪種妻物並如何擺放等一一畫下來。他經常的造訪和在餐廳裡特別的行徑,終於引起了一位高級料理亭主廚的注意,在得知橫石知二這麼做的原因後,有一天這位主廚終於開口問他想不想到後面的廚房看看,並一一介紹他們是如何取得、處理和使用這些新鮮的葉子「妻物」,使之成為日本料理美食的最佳搭配和精神象徵。
(橫石先生熱情分享在上勝町的推動。來源:楊寧茵

自此橫石知二總算踏入了研究妻物的大門,但離上勝町能夠開展葉子事業還有很長的一段距離,一來是他終於瞭解了妻物的博大精深,但也更加理解這個領域的專精和封閉,「並不是有葉子就好了!還得是餐廳想要的樣子才賣得進去!要不然日本到處都是森林,這個產業不是人人都可做嗎?!我到底該怎麼做呢?」
因此橫石知二只好更加努力地學習相關知識,更加努力到各個高級料理亭用餐,更加努力和這些資深師傅們搏感情,更加努力畫下這所有的學習,希望可以把自己所有知識從他們那裡學回來,然後轉換給山裡頭的奶奶們理解。
剛開始葉子總是被退件,品質不夠、大小不對、包裝不良,一次次的揣摩,一次次的重新製作與包裝,橫石知二和相信他的幾個奶奶們,在眾人不相信和嘲笑的眼光中進行著不知道有沒有未來的努力,「很奇怪,我從來沒有懷疑或想放棄過,我只覺得我們只要一直不斷地揣摩和改進,總有達到他們要求的一天。」
全文轉載自銀享全球,原文標題:安養院倒閉原因竟是村裡老人太健康?

2019年9月23日 星期一


文:Wan
吃,不只是為了維持生命,更是人活著的樂趣之一。根據英國《The Sun》的非正式統計,人一生 80 年的時間中,約會花 6 年的時間在飲食上。然而,並不是每個人都能輕易做到「好好吃飯」這件事。對手部力氣較小、難以控制肌肉的長者或小孩而言,光是拿好湯匙可能就是飯前的一大挑戰。
日本團隊「共生」,在集資平台 Campfire 上推出一套造型優雅的原木製通用設計餐具「ADAM」。不只有容易抓握的曲線,湯匙和叉子都可以自由彎曲。無論是肌肉流失的熟齡者、學齡前的小朋友、身體不舒服、雙手無力的人,都可以輕鬆使用。

(ADAM 系列餐具讓銀髮族與小朋友都能輕鬆抓握。來源:ADAM 集資頁面

針對不同需求的使用者,ADAM 共有 3 款設計:

1. Special Good Grip :

重量約為 80 公克左右,是 3 款餐具當中最重的一款。厚實的水滴造型,增加了抓握進食時的穩定度。使用這款餐具幾乎不需要挪動手指關節,適合手部肌肉無力、容易手抖的人,或者因風濕疾病導致手指關節疼痛的長者。

(Special Good Grip 餐具。來源:ADAM 集資頁面

2. Good Grip :

重量約為 45 公克左右,不會太重導致容易掉落,也不會因為太輕而容易滑落,最適合訓練 3 歲以上的小孩自行吃飯時使用。較一般餐具更豐滿的曲線,也讓還在訓練手部控制能力的孩子可以穩穩拿住。

(Good Grip 餐具。來源:ADAM 集資頁面

3. Slim Good Grip :

重量約為 20 公克左右,和我們所熟悉的一般餐具類似,方便攜帶。較特別的是,湯匙和叉子的握把四面都有凹槽設計,標示手指放置的位置。適合訓練大一點的孩子以正確的方式使用餐具。

(Slim Good Grip 餐具。來源:ADAM 集資頁面

ADAM 餐具設計師有一個 4 歲的女兒和 2 歲的兒子,也曾在大阪的重度身障中心工作過。看見孩子們和身障者吃飯時的混亂場景,讓他決定設計一款任何人都能使用的餐具。
決定設計方向前,共生團隊諮詢過 100 位安養機構的工作人員以及 300 位一般民眾。他們將這組餐具命名為 ADAM,聖經記載神所創造的第一個人類,也隱含了「世間每一個人都能使用」之意。
3 款餐具都使用原木和不鏽鋼製作,可以自由彎曲、根據使用者的偏好調整角度。即使是活潑好動的孩子,也不用擔心他們在進食時會把食物灑出盤中。
共生團隊觀察,許多設計給身心障礙者所使用的餐具,外觀和一般餐具有明顯的差異。雖然功能完善,卻會讓使用者明顯感受到自己和他人的「不一樣」,甚至深化人們的偏見。
不同於一般通用設計容易給人輔具般的印象,ADAM 的把手刻意採用上漆的胡桃木,能夠抗菌防水,也有自然的木頭香氣和溫潤質感。一家大小都能使用,作為有設計感的新婚禮送給剛成家的朋友也很適合。

(ADAM 餐具希望打破通用設計如同「輔具」的刻板印象。來源:ADAM 集資頁面

共生團隊指出,人們常假定身懷障礙的人,必然是不幸的。然而,比起同情,更重要的是創造一個讓不同的人都能獲得幸福的世界。除了開發通用設計的商品外,他們也計劃日後針對貧困家庭的青少年、身障者或高齡者開設課程,傳授製作物品的技術,協助弱勢者自立。
強調平等理念的通用設計商品過往在集資平台上曾有不俗表現。例如,台灣設計師姚彥慈針對認知障礙者設計的餐具「Eatwell」,就曾於 2014 年在 Indiegogo 平台上集資超過新台幣 230 萬元。
目前 ADAM 在 Campfire 上也已達標、結束募資,獲得超過 17 萬 9300 日圓(約新台幣 5 萬 3 千元) 的贊助。
全文轉載自群眾觀點,原文標題:長者、小孩、手痛都適合!通用設計餐具 ADAM 給「不一樣」的人帶來幸福的禮物

2019年9月16日 星期一

在《紐約時報》評選出的「2019 年必去的全球 52 個地方」當中,日本的瀨戶內海排名第 7 位。
文章來源/ 數英網 DIGITALING
作者/ Chiara.fan

二、瀨戶內國際藝術節是如何運營的?

「瀨戶內國際藝術節」的舉辦,今年已經是第 4 屆了。三年一屆的藝術節,今年也是第 9 個年頭了。維持一個間隔性這麼長的藝術節的熱度,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讓我們來看看「瀨戶內國際藝術節」都做了哪一些努力吧。
瀨戶內國際藝術節的歷屆海報
海報是我們可以最直觀了解「瀨戶內國際藝術節」風格的媒介,所以在活動的前期宣傳中海報佔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從歷年的海報設計中,我們能夠感受到濃郁的海洋、海港的氣息,十分吻合「瀨戶內國際藝術節」的「海洋」主題。
瀨戶內國際藝術節 2010 年
(2)瀨戶內國際藝術節 2013 年
(3)瀨戶內國際藝術節 2016 年
(4)瀨戶內國際藝術節 2019 年
今年的海報是由日本平面設計大師「原研哉」親自操刀設計的,主題是「海中的生物」。這 3 張海報分別是「蛸」「鯛」「アナゴ」,拍攝者是上田義彥。
看到今年的海報,大家會不會有點驚訝:前三屆都採是用海洋、海港作為海報的主體,今年為什麼要採用這 3 種魚作為「瀨戶內國際藝術節」魅力具象化的代表呢?
原研哉大師解釋說:「這是因為,在瀨戶內海生活的居民都熟悉這 3 種魚,所以,它們成為了作為承載『瀨戶內海文化魅力』的新的具象化代表。而且,今年是『瀨戶內國際藝術節』的第 4 個年頭。藝術節需要打破以前的『陳規舊套、千篇一律』的那一套。所以今年的海報與以往不同,首次出現了這些看似在平穩的瀨戶內海的深海裡,卻實際上是在擁擠複雜的環境中生存著的恐怖海洋生物的面孔。」
原研哉大師還表示:「其實,有很多藝術作品,你單單只是從遠處看的話,是看不出有什麼不同的;只有當你近距離觀看時,才會給你帶來震撼心靈的視覺衝擊。並且希望大家好好近距離的欣賞來自藝術家們的新作品。」
瀨戶內國際藝術節周邊產品
除了海報的設計,周邊產品也是抓人眼球,讓大眾感知「瀨戶內國際藝術節」風格的方式之一。
「先行販売(先行販賣)」這個概念在日本十分的常見,就是用一種很「軟」的方式向人們宣傳、預熱一個即將開始活動。
比如說:今年「瀨戶內國際藝術節」的春季開放的時間是從 4 月 26 號開始,但在藝術節還沒有開始的 2 月份,「瀨戶內國際藝術節」就在伊勢丹新宿店這種人流量很大的綜合商場裡,開一個店鋪提前販賣藝術節的周邊產品。像這樣子「活動還沒開始,周邊就已經開始販賣的銷售方式就叫做——『先行販売(先行販賣)』」。
這種銷售方式的優勢是在於,人們會在購物的同時,意外的、無意識的了解到了一個叫作「瀨戶內國際藝術節」的存在;而且,對於知道「瀨戶內國際藝術節」存在的消費者來說,就如同是在提醒他們——三年一度的藝術節又要來了,是時候到時候走一波了。
一個限定款帆布包包、一件限定款衣服、再在包包上別幾個限定款徽章,這就是打卡「瀨戶內國際藝術節」的標準裝備。拿在手上的通行證、藝術節打卡用護照是藝術節入場證明,而這一身裝扮就彷佛是把自身感知與藝術節融合的證明。
紙媒和線下聯動展的多方位宣傳
在日本,書店和書的種類層出不窮,日本人買實體書的熱情也是非同尋常,以至於亞馬遜的電子書在日本銷量一直都十分低迷。
「瀨戶內國際藝術節」充分的利用了日本消費者的習慣,聯動各類雜誌周刊和書店為藝術節做宣傳。
比如說:在各大書店的最顯眼的位置,販賣瀨戶內國際藝術的遊覽指南。這份遊覽指南不僅能讓大家提前了解好今年有哪一些值得參觀的作品,還能作為參觀遊覽時的打卡指南。還有一些美學、藝術設計類的雜誌,會把「瀨戶內國際藝術節」上出現的作品做一個比較詳細的介紹。
不管是「瀨戶內國際藝術節」的遊覽指南也好,還是專業雜誌對作品的詳細介紹也好,都能體現出一點——大眾對於藝術節的接受程度十分的高。正因這種得天獨厚的消費環境,雜誌、書店的聯動宣傳能夠取得不錯的成效。
鶯屋書店
宮脅書店
Casa BRUTUS 設計雜誌
除了線下圖書方面的聯動之外,還會有一些比較輕質的聯動展的開辦。
比如說,在鶯屋書店代官山店的 2 號館 2 樓的咖啡店,就正在舉辦一場特別的聯動展。聯動展上會介紹一些「瀨戶內國際藝術節」上的人氣作品,不僅如此還能把作品的複刻版買回家。這樣子的聯動展,不僅讓消費者可以近距離的了解作品,還能通過周邊產品獲得利潤。由此看來,這樣類型的聯動展,能夠把藝術作品快速變現。
旅遊節期間的官方旅行團
瀨戶內國際藝術節今年針對各國遊客,開放了官方推薦線路遊覽團,有 7 條線路供大家選擇。對於不願意做攻略,又想好好的欣賞藝術作品的小伙伴們來說,值得一試。包船出遊、導遊全程陪同、1 人成團保證出發等誘人的官方遊覽團,再也不怕被留在島上回不了家了。
不得不說,「瀨戶內國際藝術節」真的太細緻了,自主承包了旅遊業務。「官方推薦線路」是最大的賣點,對於想去看展但又不想查攻略的懶人們來說真是一大福音啊。
官方推特和官網的運營
「瀨戶內國際藝術節」對於官網和推特的運營也十分的上心。
「瀨戶內國際藝術節」的官網界面有多種語言可以選擇,大家想要更多的了解藝術節內容的話,可以選擇簡體中文界面,但美中不足的是有一些信息只有英文版介紹。
藝術節在推特的運營上也絲毫不馬虎,每個月都有內容在更新,除了藝術節開展的 108 天之外,平日會把舉辦的傳統民俗和學術演講活動一一向大家展現出來,還有藝術節作品的徵集、演講活動聽課的申請都是在推特上告知大家。
藝術節官網
藝術節官方推特
創造了人與人之間的紐帶
「瀨戶內國際藝術節」並不是只顧當下,還放眼未來,讓肩負未來使命的年輕人與兒童等參與到藝術節的籌備和運營工作中,還為其提供與來自不同地區、不同年齡之人合作的機會。比如說:瀨戶內國際藝術節的志願者團體。
「小蝦隊(こえび隊)」是瀨戶內國際藝術節志願者團體的名稱。藝術節期間,來自世界各國的不同年齡的志願者聚集於瀨戶內地區,會在各島開展志願者活動。這個團隊沒有年齡限制,參加時間自由,也可以父母和孩子一同參加。
小蝦志工隊
除了志願者的工作,藝術節的表演活動演員的招募工作也是面向大眾的。比如說:瀨戶內少女歌劇團的團員募集。
從「瀨戶內國際藝術節」的運營方式上,我們能夠看出:
在海報設計、周邊產品設計還有官網視覺設計上都很符合這一屆「瀨戶內國際藝術節」的調性。其次,線下書店和特別展的多聯動開展,讓更多的人群知道這個藝術節的存在。然後,通過不斷的維持運營社交網絡(推特)上的內容,讓人們產生一種「藝術節還在繼續」的錯覺。除此之外,志願者團隊的建立不僅能夠加深與當地人的交流,還能一定程度上減少在人力成本上的支出。

三、寫在最後

隨著全球經濟的高度發展,各種產業也不斷地在「升級與淘汰」的過程中循環往復著。這期間就容易出現,在產業升級過程中因為種種原因沒跟上時代腳步,而慢慢經濟衰退的城市與地區,「城市復興」就成為了這些城市、地區的首要目標。「瀨戶內國際藝術節」就是一個「復興海洋」比較成功的案例。
在瀨戶內國際藝術節實行委員會會長寫給大家的致謝詞中,提及了 2016 年所取得的成效,如下圖所示:「2016 年第 3 屆的瀨戶內國際藝術節給當地帶來了 139 億日元的經濟效益,也有不少的家庭感受到當地的魅力選擇移居至此,停辦的學校也再此開班了,當地一點點開始恢復生機。」
因此「瀨戶內國際藝術節」的連續成功舉辦,對於國內海島城市又有哪些借鑒和幫助呢?
1、在前期選擇藝術節開發方向的時候,特別注意不能一味的模仿。
藝術節只是一個媒介、一個載體而已,要結合當地人文生態和自然生態做相應的調整。來感受自然、感受藝術的群眾不會喜歡過於人工開發的、過於商業化的感覺,保持原汁原味人文風情的同時加以藝術創作,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但也是藝術節保持自身特色的關鍵點。
2、如何維持藝術節的長期發展?
在現代,要讓一個新的打卡聖地一夜爆紅十分容易,因此,要長期維持藝術節的客流量,確實一個很大的難題。我們可以藉鑑一下「瀨戶內國際藝術節」的做法:藝術節不僅是藝術節,把它打造成為一個十分舒適的旅遊度假區,同時還要打造成一個優質的藝術、文化交流平台。
3、把藝術變得更加平民化,增強大眾對藝術作品欣賞意願。
比起日本,參觀藝術館在國內並不是大眾的習慣。除去北上廣等一些經濟發達的城市與地區,很多城市的人並沒有參加藝術節、觀看藝術作品的意識,因為在大多數人的心目當中對藝術還保有著「陽春白雪」的印象,比起藝術館,家長更願意帶著小孩去博物館參觀。雖然說,年輕人勇於嘗試新的東西,但是一時的熱情不可能維持長久。因此,面對大眾的藝術節,不是要把藝術做得多麼抽象、隱晦,而是要巧妙,讓更多的家長和小孩感受到藝術並不是高高在上的東西,是能夠互動的作品。
4、創造良好的遊覽環境,體驗感至上。
藝術節可以幫助城市振興,並帶來經濟效益,如果只是維持短時間的暴利的話,經營旅遊型藝術節可不是一個好選擇。畢竟,城市的複興發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用心的經營才是成功的關鍵。

2019年9月11日 星期三




天將團隊今年最驕傲的設計作品 ~ COVE Taipei是各種展演活動、品牌體驗店,讓民眾能在實際體驗後依自身感受決定是否要購買。 是前陣子本人所修的哲學課堂中最觸動的「穿越」章節。將這章節巧妙運用在COVE Taipei品牌設計。



COVE 識別標誌由二個方形結合而成的,分別代表線上與線下;呈現 COVE 是一個結合線上線下的創新平台。採用 Dynamic Identity 動態識別設計,呈現 COVE 對於商場空間的定義,不在侷限單一功能,而是可視需求隨時做變動的平台,整體呈現出「變化無限」的品牌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