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9日 星期一

在《紐約時報》評選出的「2019 年必去的全球 52 個地方」當中,日本的瀨戶內海排名第 7 位。
文章來源/ 數英網 DIGITALING
作者/ Chiara.fan
這不僅是因為,瀨戶內海擁有美麗的海洋風景,還因為這裡有一個在全球都很出名的藝術打卡聖地—— 每三年舉辦一次的為期 108 天左右的「瀨戶內國際藝術節」。
瀨戶內國際藝術節 2019 年官方指南
對於喜愛建築設計、平面設計的朋友們來說,對「瀨戶內國際藝術節」肯定不會感到陌生;在網絡上,各種各樣線路玩法的攻略也是層出不窮。如果你想在這找到一份完美的攻略的話,那你可能就要失望了。
在這篇文章,小編主要從兩個方面去介紹瀨戶內國際藝術節。一是,通過簡要展示藝術節上的藝術作品,去展現一個具有海洋特色的藝術節;二是,通過藝術節的運營方式,去剖析藝術節能夠一直人氣不斷的原因。小編希望通過這篇文章,能夠讓大家更全面的了解到「瀨戶內國際藝術節」。

一、傳播海洋文化的「年輕」藝術節

為什麼以「海洋」為主題?
瀨戶內海地理環境十分特殊,是由大大小小 3 千多個島嶼組合而成的,而瀨戶內國際藝術節就選擇在其中主要的 12 個島嶼和 2 個港口舉行。從 2010 年至今,已經是第四屆了。瀨戶內國際藝術節一直以來以「海洋復興」為主題,力爭通過活動,使瀨戶內諸島重現昔日自然與人類交相輝映的盛景,讓瀨戶內海成為全球所有地區的「希望之海」。
雖然瀨戶內國際藝術節舉辦的年份不長,是一個年輕的國際藝術節,但是它的出現實則是時代發展的產物。
瀨戶內海地區經歷了從明治維新、民藝運動到二次世界大戰與戰後復興、經濟高速發展時期與泡沫經濟時期。一部分的島嶼因為近代重工業和採礦業取得了經濟繁榮,但也因為工業污染、老齡化的加劇導致經濟的衰退,「再生」已經成為了這個地區各個島嶼所面臨的嚴重課題。這也是為什麼,每一屆的「瀨戶內國際藝術節」的主題都圍繞著「海洋」而進行的原因。
在藝術節上,都有哪些好的作品?
「瀨戶內國際藝術節」的展品十分的豐富多樣,並分別分散在 12 個島嶼和 2 個港口,如果要短時間看完所有展品,那確實是個考驗體力的藝術巡禮。為此,小編為大家整理出了「部分藝術作品」的介紹,讓大家好好的感受下藝術氛圍。
「瀨戶內國際藝術節」的展品分為「常設展」和「非常設展」。「常設展」指的是,會常年開放參觀的一些作品。「非常設展」指的是,在一段期間內限時開放參觀的作品,由於藝術節上的作品更替比較頻繁,「非常設展」的作品佔比比較高。
「大師之作」的常設展
曾經查過攻略的小伙伴一定會知道「直島」和「豐島」這兩座島嶼。因為這兩座島,匯聚了在國內極其有影響力的兩位大師的作品,分別是:安藤忠雄和草間彌生。
日本建築大師安藤忠雄與福武財團在「直島」合作建造了 Benesse House、地中美術館、李禹煥美術館、南寺、安藤忠雄博物館等一系列經典建築,「直島」都可以稱之為安藤忠雄之島了。
圖片源自 benesse-artsite.jp
除了安藤忠雄之外,直島還有一個顯著的地標,那就是日本前衛藝術家草間彌生的藝術作品。年幼時就備受「點點」困擾的草間彌生,給我們展示了她極富天賦的藝術世界。去島嶼的盡頭擁抱大南瓜也是很多遊客來直島的第一課。
圖片來源:Twitter@ponimato
在「豐島」最有名的是「豐島美術館」和「心臟音博物館」。「豐島美術館」是由日本建築師西澤立衛與日本藝術家內藤禮共同設計完成。「豐島的心臟音博物館」則是由法國藝術家 Christian Boltanski 設計,該藝術家從 2008 年開始蒐集世界各地人們的心跳聲,目前為止已經收錄了三萬多個生命心跳的聲音。
除此之外,「豐島橫尾館」也很值得一去,可以直接欣賞和感受「橫尾忠則」大師的作品。「橫尾忠則」被大家稱之為「日本的安迪沃霍爾」,他把波普繪畫中平面化、色塊化、簡單化的特點與日本的傳統元素結合的非常好,形成了一種極具日本傳統審美的波普風格,他的畫作充分展現了 70 年代日本新浪潮時期作品的特點。
豐島美術館
豐島橫尾館
圖片來源:Twitter@cajyuo
能帶給我們不同感受的「非」常設展
與「直島」和「豐島」不同的是,在其他的島嶼上,沒有了我們普遍熟知的大師之作。但是,藝術是追求「多元化的」、「多樣性的」,不同藝術家的作品會帶給我們不一樣的體驗與感受。接下來,小編我挑選了幾部在瀏覽藝術節官方推特時被驚艷到,所以想要分享給大家的藝術作品。
01
這是一個很適合放空的自我的互動裝置。只要把敲擊一下放置在一旁的鐘(有點像木魚的感覺),前方屏幕上的波紋就會發生相應的變化,記錄下那一瞬間敲擊者的狀態。
「鐘舍(Bell Shelter)」 朱哲琴
02
在「寂靜的房間」這部作品這裡,所有的東西都是「單調的、無色的」,只有當參觀者進入到這個空間裡,這個空間才會變得豐富多彩。在這裡拍照時,推薦色彩豐富、顏色亮麗的衣服。
「寂靜的房間」
03
這個作品就像是迷失的地下村莊。在這個空間裡面全部都是白色的牆面,與外界的連接是幾扇窗戶,還可以通過一個小洞裡看到一座三重塔,整個氛圍環境給人一種變幻莫測的神秘的「異空間」感。
「迷宮村莊~變幻自在的小巷空間」
圖片來源:Twitter@ryo5748
04
這幅作品被設置在圓頂屋內,畫家用 360° 全景立體畫的形式去展現,畫家自身感受到的瀨戶內海的風景。
大岩島
不在藝術節時期的瀨戶內,是怎麼樣的?
在看過這麼多的展品、藝術品之後,有沒有察覺到「瀨戶內國際藝術節」其實創造了個可以沉浸式體驗的「藝術世界」,這個「藝術世界」讓瀨戶內海的島嶼們又再次復活了起來。建在島嶼上的這些藝術作品也好,美術館也好,藝術家們都充分利用了瀨戶內優美的自然風景,利用自然界節氣、晝夜的時間上的變化,創造出讓人身臨其境的藝術氛圍。
大家是不是會抱有這樣的疑問:「藝術節開放的這 108 天期間,讓這片島嶼充滿了生機;那在沒有藝術節的時期裡,這片島嶼是不是會變得很蕭條呢? 」
其實,並不會的。這片島嶼上的室外常設展基本上都是全年開放,並且瀨戶內地區會定期舉辦一些文化民俗相關的活動,與此同時還會與大學教授、藝術家合作開辦各種學術演講活動。如果說,藝術節期間吸引了很多外國遊客;那麼在平時,瀨戶內地區更多的是吸引了日本本土的遊客,成為了一個全年都能打卡的藝術之島。
室外作品
室外公共的空間也可以成為藝術家創作的素材。
這個半透明的休息站,它的屋頂是由各種文字交織而成,當陽光透過屋頂,影子落在地面和水面時十分漂亮。
圖片來源:Twitter@momowork
這是一把位於瀨戶大橋附近,適合休息、發呆時眺望遠處的大橋的長椅。
名為「八人九腳」的椅子
這是一個把「風」可視化了的作品。天氣好的時候,請站在這裡感受風。
圖片來源:Twitter@nocha1630
幾部可以租來騎的自行車,上面用 5 種語言寫著「這世界為何這麼美麗」,很有意思又實用的作品。
傳統民俗活動
除了具有趣味性、體驗性的室外作品之外,藝術節也在有效地運用瀨戶內諸島傳承下來的豐富的生活樣式與藝術形態,如農業及漁業、獅子舞等節日、工區與工業遺產、盆栽等去創造各種民俗體驗活動,比如:太鼓表演和古老的驅趕蟲害儀式。這些民俗活動,在非藝術節期間也照常舉行。
「MEGI-ONI 鬼太鼓」表演
小豆島內陸因為土壤肥沃,農民大多種植水稻,所以每當宣告夏天來臨的時候,都會舉行一個古老的驅趕蟲害儀式。那就是在傍晚,孩子們手拿火把沿著水稻田邊的小路走著,祈禱今年的水稻不會害蟲害。這個古老的儀式,現在已經成為了一項了解傳統文化的體驗活動。
學術演講
藝術節不僅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們去到那裡創作,還希望通過與從事美術、建築、音樂、表演藝術、科學、文學、思想、國際交流等各領域的人才進行交流,汲取其智慧,引起人們對當地文化的關注,促進區域復興。所以,各種學術演講或者是圓桌會議的活動,全年也是不斷的。
安藤忠雄「藝術的力量」演講會
老電影鑑賞會
香川大學學生作品發表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