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30日 星期一

圖片來源:behance.net/JureTovrljan


隨著新型冠狀病毒 (COVID-19) 疫情的擴散,所有人的生活無疑都收到了影響。家庭,社會以及企業正在經歷一場真正前所未有的艱難挑戰。

人們戴口罩的街景已成常態,與他人保持社交距離或暫停集會活動,成為各國的防疫政策。斯洛維尼亞的設計師 Jure Tovrljan 針對一些知名品牌,將其改造成符合時下疫情的樣貌,設計一系列「Coronavirus Logos」以幽默面對疫情。



Mastercard  /  保持一個適當的社交距離


圖片來源:behance.net/JureTovrljan






Starbucks  /  小美人魚口罩戴好戴滿


圖片來源:behance.net/JureTovrljan






NBA  /  停賽後球員只能在家上網


圖片來源:behance.net/JureTovrljan






NIKE  /  甚麼都別做,乖乖待在家就對了


圖片來源:behance.net/JureTovrljan






Mobil  /  潤滑油變成了不動產

圖片來源:behance.net/JureTovrljan






Olympic Games  /  所有人都需要保持適當的距離

圖片來源:behance.net/JureTovrljan






LinkedIn  /  斷開鏈結,隔離一下吧

圖片來源:behance.net/JureTovrljan






United  /  疫情肆虐期間,還是先分離比較好

圖片來源:behance.net/JureTovrljan






Target  /  病毒散播力極強,一不小心就會中獎

圖片來源:behance.net/JureTovrljan






Goodyear  /  全球都陷入恐慌,真是不好的一年

圖片來源:behance.net/JureTovrljan






US Open  /  不只美國,許多國家都進入鎖國時期

圖片來源:behance.net/JureTovrljan






Corona  /  與新冠病毒撞名,真的需要一個新名字

圖片來源:behance.net/JureTovrljan






Intel  /  乖乖待在家,別亂跑

圖片來源:behance.net/JureTovrljan






Youtube  /  暫停一切活動

圖片來源:behance.net/JureTovrljan






Booking.com  /  看看就好,別真的訂房出遊唷

圖片來源:behance.net/JureTovrljan





FedEx  /  真的是受夠了,趕快結束這場災難吧

圖片來源:behance.net/JureTovrljan





防疫人人有責

在此危機時刻,我們還是要呼籲每個人確實的做好日常防疫動作,
勤洗手、戴口罩,沒事少出門。

居家隔離別亂跑!


2020年3月23日 星期一


【記者林宜萱、林鉦翰/台北市報導】台灣人每年用掉一百五十二億個塑膠袋,而每個塑膠袋平均被使用的時間只有十二分鐘。秉持著減塑的精神,吳儀庭等人創立 Bago 塑膠袋回收再製所,使用手工技術,將不起眼的塑膠袋,重新製作成時尚有形的錢包。


不起眼塑膠袋 變身精美錢包

「資源是有限的,不要做不必要的消費和浪費」,畢業於銘傳大學商業設計系的吳儀庭、高小涵及何仙尤,秉持著環保及減塑的理想,在二〇一六年畢業製作時,創立了 Bago 塑膠袋回收再製所,她們將平凡、不起眼的塑膠袋,重製成時尚、有形的錢包,賦予塑膠袋新的生命。
0*x9r4R7xHZGYc_cGY (637×423)

Bago塑膠袋回收再製所將平凡的塑膠袋,重製成時尚的包包。圖片提供/Bago塑膠袋回收再製所


二〇一六年畢業後,她們雖然有著各自的工作,但仍然希望Bago這個品牌能一直陪伴大家,於是她們利用下班後及假日的空檔,在工作室裡一針一線的縫製錢包,並將商品放到實體店鋪販售。

「希望可以賦予塑膠袋二次生命的延續」,儀庭解釋道,Bago 這個品牌名稱,由 bag 結合 go,bag 是取自於塑膠袋的英文 plastic bag,而 go 則有著「繼續」的意涵,因為他們希望塑膠袋被丟棄後,可以有被二次利用的機會。


塑膠袋變錢包 低溫熨燙無汙染

蒐集、清洗、裁切、熨燙,縫製,每一個步驟都是精工細活。從一開始的蒐集、挑選塑膠袋就是一門學問,不是所有的塑膠袋都可以重製成錢包,「拉扯時會產生很清脆聲響的塑膠袋就不適合」,儀庭解釋道,因為塑膠袋太硬表示在製作過程中添加過多的硬化劑或色素,熨燙時有可能會釋放出有毒氣體。

接下來的步驟一樣不能馬虎,清洗與裁切相對容易,而熨燙則是他們最擔心的問題,因為高溫燃燒塑膠袋會釋放出有毒物質,例如戴奧辛等,為了安全無污染,他們反覆嘗試。
「就是一直嘗試啊」,在不斷地嘗試與實驗後,最後花費了將近半年的時間,她們發現使用五十到七十度的低溫熨燙技術,不但可以避免產生有毒物質,也能讓布料維持原本的花紋,柔軟不變形。
0*qebS_MyENYpBKvkx (1400×899)

Bago塑膠袋回收再製所使用低溫熨燙技術。 攝影/林鉦翰


「每一個塑膠袋錢包都是獨一無二的」,格紋、原點、條紋等各式各樣的花色陳列在眼前,塑膠袋錢包最特別之處,莫過於它的多變,Bago 塑膠回收再製所採用手工縫製錢包,透過她們巧手的拼貼,原先不起眼的塑膠袋,一個個變身成為了繽紛、多彩的錢包。


畢業製作得獎 轉型為真正品牌

原先只是畢業的專題製作,沒想到 Bago 受到許多的師長、同學的鼓勵,更在二〇一七年德國紅點設計獎中獲得傳達設計獎,於是她們才決定將 Bago 上市成為真正的品牌。

但從畢業專題製作到品牌真正上市,其實並不容易,Bago 面臨到的最大問題是「生產」。因為所有的包包都是手工縫製,而 Bago 目前只有三個人在經營,人手不足導致沒有辦法大量生產,也因為實際的出貨量不多,很難找到願意幫忙生產的廠商。

一開始她們找到的第一家廠商,成本昂貴,而且客人反應品質不佳,後來輾轉經過親戚的介紹,換了一家新的廠商,才解決成本過高的問題,品質也大有改善。


堅持永續理想 改變消費習慣

0*luaWdrkfpmzGgSSM (1400×840)

秉持著減塑的精神,何仙尤、高小涵、吳儀庭希望能改變民眾的消費習慣。攝影/林鉦翰

從一開始學生創業的經驗不足,到真正上市後的生產人手不足,Bago 一路走來並不容易,但她們沒有想過要放棄,即使是兼職,她們也想要將品牌經營下去,因為她們希望「設計可以和社會接軌」,透過創業來解決社會問題。

「消費者選擇商品時,永續經營不該只是加分的選項,而是必備」,小涵說道,她們期待能改變消費者的購物習慣,希望消費者在選購商品時,能把「環保」及「永續」等概念當作選擇的標準,而品牌在經營商業模式時,也應該思考如何為地球與環境盡一份心力。


採訪側記

Bago塑膠袋回收再製所向民眾募集被丟棄的塑膠袋,再重新熨燙、縫製成為錢包,我們才發現原來平凡、不起眼的塑膠袋,也能搖身一變成為兼具時尚與環保的錢包。在採訪的過程中,我們也發現其實經營一個品牌並不容易,Bago塑膠袋回收再製所原本只是一個畢業專題的作品,真正轉入市場後也遇到不少困難,儘管如此,她們還是一直堅持下去,精神令人佩服。

文章來源:生命力新聞

2020年3月2日 星期一



人來人往的大街小巷,匆促的都市人是否曾放慢腳步,用雙眼去觀察這座城鎮被忽略的邊緣存在。我們常說「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過著庸庸碌碌的日子,讓人們忘卻埋藏平凡中出其不意的生活趣味。

或許藝術家 Vanyu Krastev 也是這麼想的,於是他著手施了些魔法,從街角的行道樹到垃圾桶,就連人行道的污漬也不放過,悄悄賦予它們人類的喜怒哀樂,以下就讓我們彎下腰親自探索,那些被賦予生命力的公共裝置吧!
這一位成熟的大男孩,將小朋友在玩的咕嚕眼,變成了真正有趣的創作。我擅自將此神奇的舉動,取名為「咕嚕眼魔法」 ,Vanyu Krastev 表示:「我認為,我貼的咕嚕眼越多,我就變成一個越好的人。」他證明了即使是最平凡的事情也可以加入想像力使其更有趣,一旦經由他的巧手點綴,許多廢棄物和破損陳設便會重拾生機、展開微笑,表情活躍起來!

咕嚕眼(Googly Eyes)想必大家一定不感陌生,它就是小時候我們在文具店會找到的一顆扁扁的、可以貼在美術作品上、搖一搖黑眼珠還會晃動的小道具。之所以會揚起「咕嚕眼運動」其實起源來自 Googly Eyes Foundation 的推廣,他們是一個非營利組織,目標是在全球範圍內傳播 Googly Eyes,而 Vanyu Krastev 也是組織成員之一,希望透過隨時咕嚕咕嚕搖晃的 Googly Eyes,提醒用路人「保持警惕、細心留意!」去察覺身邊既有卻總是被忽略的微小喜悅。
「我們無法改變世界,但能改變看世界的角度。」

稍有破損的公共設施,因為有了咕嚕眼,變得不僅更加有趣,更有一種撫慰人心的作用。我能想像,假使有天對世界倍感失落時,會無心看待身旁的風吹草動,像被抽離靈魂一般,漫無目的走在那條每日每夜來回奔走的街道上,如果這時你意外發現一旁的消防栓上有一抹溫暖神情,多麽無害又可愛的模樣,使你嘴角不自覺的上揚,也會因為它的特別,讓原本低落的心情,暫時獲得小小救贖。


更多創作者 Vanyu Krastev:InstagramBlog
圖片來源:Googly Eyes Foundation

文章來源:flipermag.com / Bery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