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甚麼樣的藝術風格能拿來過日子?恰好是那不食人間煙火的“極簡主義”。當一部分人沉迷於買、買、買時,同樣也有一批人在沉迷扔、扔、扔。像日本近些年流行所謂的“極限民”,以“斷舍離”為指導方針,拋棄了除生活必需品外的一切身外之物,從而將自己的生活也納入了“極簡”的行列。斷舍離青年喬布斯,1982年如今的“極簡主義”,顯然不隻是幾張“性冷淡風格”的畫面所能概括。它既被人視為一種精神境界,更有人把它當做安身處世的原則。可“極簡”明明隻是個形容詞,它到底有啥魔力從藝術領域中成功出圈,走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極簡”是個萬花筒先放飛自我盤點一下,僅僅在設計領域就有多少種“極簡”?純粹的黑白灰、工業水泥毛坯、洋氣點的有北歐森林簡樸風、文藝的有日式侘寂簡素風、乃至中國傳統的留白簡約風等等,雖然個個兒都帶一個“簡”字,但其根植的文化土壤可以說是千差萬別。既然如今已很難三言兩語概括“極簡”,我們索性一起從曆史中回溯一下極簡主義浪潮的前世今生。阿道夫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