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16日 星期二



最近,我加入到矽谷頂尖創投 Greylock Partners 作為一名入駐企業家,在這裏尋找機會創建一家全新的平台型公司。


現在,隨著越來越多「無領」職員(利用自己的優勢和時間來過活的一類員工)的崛起 ,各種新技術也是層出不窮,比如自動化員工審查平台 Checkr,支付平台 StripeAdyen 等。而我們需要做的,就是要抓住當下這些機會。

我在 Uber 四年的時間裏,學到了 開發一個平台型產品需要付出什麽。以下,我想分享三個可能在創建過程中有些「反直覺」卻無比正確的觀點:



願供給方與你同在

絕大多數平台都會存在所謂的「供給約束」。不過在早期階段,你可能會覺得如何創造需求比較傷腦筋,但如果你的平台能夠為消費者解決一個痛點,需求就會快速增長,很快便會超過你的供給。
 
除了這個事實之外,許多平台型公司往往會過度強調需求。對於使用者來說,他們覺得這些公司裏的員工會最能知道他們想要什麽,也就是通常我們說的產品的需求端。你上次用 Uber 叫車,住 Airbnb,或是在群眾募資平台 Kickstarter 上啟動一個融資專案是什麽時候?
  
事實上,那些有管理意識的平台,通常會在供求端出現缺口,因為由於過於保守的業務成長率,會給你的企業運營帶來風險,甚至更糟…… 那麽,這個問題如何解決呢?我提出的第一個「反直覺」觀點就是,為競爭對手創造一個機會,很可能會為你帶來新的供應來源。
 
一旦你的平台啟動,不要受到「陰暗面」的誘惑,過度偏移到需求端,事實上,對於平台型公司而言,供應才是企業發動機裏最需要的燃料。



不要只聽取使用者意見,要向他們展示何為真正的產品

 對於產品設計而言,我最喜歡的一句話是已故蘋果之父Steve Jobs說過的:
「靠使用者調查來設計產品太難。很多時候,要等到你把產品擺在面前,使用者才知道想要什麽。」

對於平台型公司來說,這的確是個真理。當你為不同使用者群設計產品的時候,就會發現不得不要去滿足很多使用者「價值」,此時你需要做的,可能就是絞盡腦汁去想如何去分那塊蛋糕,這意味著,當你在構建平台型產品的時候,不得不仔細聆聽所有使用者的聲音,否則你很可能會將平台的某一方面做的很好,但卻顧此失彼,影響到系統的整體健康。

這裏可以舉個不錯的例子,我們可以參考看看 Uber 是如何執行動態定價策略的。事實上,Uber 在波士頓推廣業務的時候,一開始他們的供應就無法滿足需求,特別是在深夜,根本沒有足夠的汽車接送乘客使用者。Uber 當時設定的最後接單時間是淩晨兩點,但是在淩晨 1 點半到 2 點半之間乘坐需求會大幅飆升,而另一方面,由於時至深夜,很多司機都早早回家了,那麽此時會怎樣呢?需求端為了能夠叫到車,他們就會願意給司機加錢叫車(司機端不會收取任何額外費用),這樣導致的結果就是,如果司機想要多賺錢,他們就願意在深夜多等一些時間。動態定價策略讓 Uber 變得更加高效,事實上,最後 Uber 發現,車輛的預計達到時間反而變短了,司機也能給接到更多單的生意。

但是,很多乘客和媒體一直呼籲 Uber 關閉或限制動態定價策略:



如果 Uber 只聽乘客的意見,可能在線上等著乘客叫單的司機就會變得少之又少,那麽結果會怎麽樣呢?想必每周都會有成千上萬人被困在惡劣天氣和深夜等待之中。我們知道,Uber 的使命就是要提供便捷順暢的共享駕乘服務,而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其實是和他們的使命相違背的。所以,Uber 沒有被網友「綁架」,通過推出一系列功能,比如 Uber POOL 和通知提醒,他們堅持不懈地讓服務變得更加實惠,更加可靠。



玩起來容易, 想要掌控就難了

你知道嗎?在國際象棋的棋盤上,每個棋手走四步之後,棋盤上就會有 2880 億個位置可能性出現。是不是很令人驚訝,要知道,整個國際象棋上只有三十二個,六種不同類型的棋子而已。

和國際象棋一樣,構建一個平台也是由一些簡單的規則所支配的,舉個例子,雙邊平台的目標,就是要平衡供給和需求,而實現這樣的目標,可能會有數千種不同的方式。
就拿亞馬遜來說吧,他們的平台,以及整個業務都是由一個簡單的原則集合所驅動的。彭博商業周刊高級記者布拉德史東在他的著作《一網打盡: 貝佐斯和亞馬遜時代》中就有過介紹:



 


亞馬遜 CEO 貝佐斯和他的副手們描繪了公司良性循環的業務,他們相信這種循環會給亞馬遜業務帶來優勢。這種良性循環是這樣:較低的價格會吸引更多消費者訪問亞馬遜,訪問亞馬遜網站的使用者越多,網站銷售量也會隨之增加,那麽亞馬遜這個平台,就會吸引更多願意付費的第三方賣家。這樣會讓亞馬遜獲得更多固定成本,比如訂單履行中心,以及支持網站運行的服務器。有了雄厚的基礎設施支持,亞馬遜網站的運營效率就會變得更高,繼而使得他們提供的價格更實惠。亞馬遜的高管們認為,如果這個循環的運轉速度更快,他們就更容易獲利,所以他們會優化這個循環中的每一個環節。

這裏有幾個亞馬遜在解決供需問題時所採用的原則,不過,下面所有這些方法,其實都是為了實現一個目標,那就是提供更低、更實惠的價格:
  

  • 要求員工將使用過的辦公室門改造成辦公桌。
  • 構建巨大的倉庫和訂單履行中心。
  • 在亞馬遜自主商品旁邊,庫存第三方商品
  • 在執行訂單時,使用機器人,而不是人工
  • 訂單價格超過 25 美元,就提供免費物流
  • Prime 高級會員提供兩日免費物流  

  
還有很多很多我們不知道的事情……
  
如果你只是有一個不錯的想法,或是一個產品原型,那麽是無法創建一個平台型公司的,你需要盡快處理供給和需求,也就是說你必須在產品和平台建設開發上下功夫,同時還要有支持團隊(比如財務團隊和運營團隊),這樣,你才能朝著自己的目標全力前進。




文章來源:ins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