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友善與創新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友善與創新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9年5月6日 星期一

柔軟的香蕉葉,水葫蘆葉,玉米絲……你不會經常在時裝和服飾領域中聽到有人使用這些元素,但這種生態意識的旅行套裝將改變現狀。拋棄更常用的材料,如微珠、萊卡、氯丁橡膠、記憶海綿等,Banana Leaf 旅行套裝完全由天然可用資源製成、加工極少、設計舒適、柔軟、好摸,同時也完全是一次性的和可生物降解的。
由 Aishwarya Nair 設計,並在 Studio Tjeerd Veenhoven 的幫助下,Banana Leaf 旅行套裝向世界介紹了一種新材料……軟化香蕉葉,這是一種經過「特殊處理方式」處理香蕉葉後產生的面料,可使其永久柔軟並且為皮膚帶來良好的觸感。
Aishwarya 聲稱旅行套件是一系列配件,非常適合酒店、旅行社、航班、甚至是熱帶遊輪,以便分發給顧客。根據聖雄甘地傳說中的「勿視惡,勿言惡,勿聽惡」的概念,該套裝包含口罩、眼罩和一對耳罩。口罩採用柔軟的香蕉葉製成,而眼罩採用香蕉葉外殼和玉米絲內部,帶來極致舒適感。玉米絲通常作為玉米收穫的副產品被扔掉,目前知道該絲綢是柔軟的,當塞在香蕉葉包膜內時,給予它新的生命。耳罩也是用香蕉葉製成的,但裡面還有一層柔軟的水葫蘆。水葫蘆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植物之一,它通常因為覆蓋整個湖泊使陽光和氧氣下的生態系統挨餓的生長方式被認為是麻煩。使用水葫蘆製作旅行配件可以讓人們見識到全部這些為收穫而生長的天然材料。
最終,整個套件採用天然材料和彈性繩製成,可將產品固定在臉部周圍。根據需要多次使用它們、處理它們,香蕉葉、玉米絲和水葫蘆幾乎立即生物降解,回歸自然而不是污染自然!
設計師:Aishwarya Nair 為 Studio Tjeerd Veenhoven 設計
原文出處/ Yanko Design

2018年12月3日 星期一

今年四月,麥編收到了一封森林小哥莊麒勳寄來的信,他在信中提到:為了減少石化材料的使用,賀拉碩工作室與台灣廠商合作製作出「世界首創的純棉製雨衣」。整件雨衣可減少約70%的石化材料,大幅減少雨衣廢棄物對環境的影響
那時候麒勳正在進行兩件式棉雨衣的募資活動,同時也在追加製作「一件式新色」,於是我們很幸運的參與了這次的新色籌備,在眾多顏色中妥穎而出的是「Marrs Green」、「宮廷藍」和「島嶼天堂藍」 。其中榮獲高票的 Marrs Green 在英國造紙商「選出全世界最受歡迎的顏色」活動中獲選。這次大家可以把這「最受歡迎」的顏色穿在身上了,即使是下雨天,也要很時尚呀!
這就來欣賞一下三種新色吧!
Marrs Green
宮廷藍
島嶼天堂藍
它,不僅僅是一件雨衣。

它的防水功能強大

麒勳知道,產品還是必須回歸初衷。
這款棉質雨衣,布料防水度達10,000 mmH2O (JIS L1092),縫線處防水度達8,000 mmH2O (JIS L1092);可在潮濕多雨的台灣,因應所有降雨強度。

它還有透濕功能

你是否仍穿著不能透濕的雨衣,在炎熱的天氣裡,外面下大雨,裡面也爆汗下著小雨?
此棉質雨衣,布料透濕度達10,000 g/m2/24hr (JIS L1099 B1),在正常情況下 (非剛運動完),讓你穿著不再感到悶熱。下面這支短片為大家示範布料防水透濕的效果!以熱水模擬人體濕氣,可以透過棉質防水布料轉移排放喔!

雨衣還有什麼貼心小設計?

  • 雨衣附有防黏網,不易沾黏穿脫快速。
  • 高領+袖口雙重鬆緊設計,不易灌風、灌水。
  • 貼心口袋設計,下雨天付錢不再麻煩。
  • 雙拉鍊+雙檔片設計,腹部不易滲水。
  • 可收納隱藏式帽子,可依喜好取出或隱藏。
  • 背部細反光條設計,時尚又安全。

其實,決定依網路票選製作新色,麒勳經過了一番掙扎。

面臨生產成本提高

因為新色是按照網路投票決定,在新色安排生產時,發現布料成本提高很多 (尤其是Marrs Green),但最後還是依照投票結果訂製了。除了成本提高,工廠正逢訂單滿載,安排生產排程也花了一段時間。當問到這批一件式的生產過程中,最困難的是什麼,麒勳這樣回答。
為了生產出大家熱情票選出的顏色,他不惜提高自己的成本,就是想把棉質的好雨衣推廣給更多人。

新版更清新

大家應該很好奇,新版雨衣跟上一版除了顏色之外,有沒有什麼不同?
麒勳說,之前的一件式,有朋友反應LOGO太大,本批特別把LOGO縮小了,也去除文字只保留圖案,看起來更清新了。

新產品研發中,即將上市

這次的新色生產排程從年中一直延後到年底,過程中麥編多次詢問進度,一方面好想看到新色,一方面關心的是麒勳這段時間除了等待,還做了些什麼?
這段時間麒勳可沒閒著,除了安排生產,也正逢兩件式雨衣募資結束、出貨,花了一些時間。此外,這段時間也正開發全新產品 (非雨衣),目前已開發約一半,預計幾個月內會曝光上市。由於目前還在研發當中,除了也是「環保相關產品」,麥編也不知道是什麼,真是期待!
不斷有新的嘗試、新的突破,正是森林小哥賀拉碩品牌的迷人之處呀!
限量色,售完絕版→點此購買

2017年11月20日 星期一

臺灣的夜市文化十分普及,一邊散步一邊享用小吃無比愜意。但是當人潮散去後,夜市的地景又會是什麼樣貌?塑膠、玻璃、紙盒等垃圾散落各地,即使清潔隊清理街道後,這些垃圾也不會消失,而是堆置在掩埋場數十年、甚至數百年後才能被分解完畢。
在波蘭的一座磨坊中,成功研發出一種成分天然的餐盤,或許能緩解廢棄物問題。經營磨坊 10 年以上的波蘭農夫 Jerzy Wysocki,在一次巧合之下意外發現麥子的外殼——也就是麥麩,與水融合並加熱加壓後,會成為輕盈、結實的有機材質。
Wysocki 幾乎立即地看見商機,於是他在自己的農場架設機器,開始生產可生物分解、可食用的麥麩餐盤,並在 2012 年成立品牌 Biotrem

(麥麩餐盤製造過程。來源:Biotrem
近年來各國最頭痛的問題之一,便是如何處理大量的廢棄物,由於塑膠包裝需要 100 年至 1 千年的時間才能分解,因此廢棄物中最棘手的便是塑膠垃圾。而據 Plastic Europe 統計,歐洲使用的塑料中有 40% 用於生產包裝,找到可替代塑膠的包材已成當務之急。
「我們希望創造可以完全取代塑膠的產品,甚至也取代紙包裝。」Biotrem 的專案經理 Dawid Wróblewski 表示,「Biotrem 在森林、花園等開放空間,僅需 30 天就能自然分解,與塑膠需花費數百年相比,它無疑是贏家。」
更特別的是,麥麩餐盤的成分僅使用水和麥麩,完全不使用化學物質和人工添加物,因此可以安心吃下肚。去年在丹麥的野餐音樂節 Stella Polaris,便有一名餐車廚師 Trung Tien Do 大膽地將餐盤與食物「融為一體」,他將餐盤當成披薩的餅皮,在盤內擺放披薩的餡料,成了創意十足的麥麩披薩。

(以麥麩餐盤當披薩餅皮的創意料理。來源:Emil Vinther
Biothem 與其他同樣使用天然材質的碗盤相比,例如稻殼做的 Huskware 餐具,或是葉子做的 The Wholeleaf 餐具,在盛產小麥的歐美國家,其麥殼來源較不虞匱乏,而且它不僅可食用、價格較低,還可隔熱。
目前 Biotrem 已可規模化生產,每年平均可製作 1500 萬件不同樣式的碗盤組,並於丹麥、法國、英國、美國等 12 個歐美國家成功拓展通路,未來目標將 Biotrem 帶進世界上其他小麥生產量高的市場,開放當地企業購買生產許可證,一同以麥麩取代一次性塑膠餐具,共創無垃圾環境。
參考資料
Biotrem 官網
I Survived Eating Edible Plates for a Day(MUNCHIES)
Plastics – the Facts 2016(Plastic Europe)
Start up BIOTREM makes tableware from wheat bran(Rainer B. Langen, Wissenschaftsjournalist)
Biotrem – Wheat husk dinnerware(changemakers)
THIS ECO-FRIENDLY TABLEWARE CAN BE THROWN AWAY GUILT-FREE!(Bright Vibes)
文章出處/ 社企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