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2日 星期五




討論設計心理,業界經常會提到蘋果。
蘋果產品向來強調設計的直覺性,告訴消費者我們如何被教育並強迫地去習慣不合理的壞設計。但這裡的設計並不指做得漂亮,而是對使用者接觸產品時的行為產生引導,在正確時機採取正確行動。


《設計的心理學》著 重在產品領域,挑出生活周遭不良卻已成定局的、我們習以為常的設計。諸如旅館內漂亮卻讓人摸不著頭緒的水龍頭、瓦斯爐,搞不清楚是左右滑、是推或拉的門等 等。書裡特別提到電燈開關意味不明,我覺得很有趣。我想任何人都有過在不熟悉的室內環境裡,試遍所有開關才找到需要的那盞燈的經驗,這也是生活中最經常接 觸卻不意識其存在的普及科技,符合這本書「檢討日常」的精神。

我將開關在封面改為台灣熟悉的造型,並大量排列、誇飾地提醒讀者失敗的設計如何讓人焦慮。若細看,會發現我們正站在「Study Room」(學習室)裡。摘下書衣,內封則灰暗一片,而「Study Room」的按鈕是關閉的。我實驗性地放入有節奏的梗,視覺隱晦/設計不易被察覺,卻很容易懂/卻和每個人緊密相關。讓讀者從壞設計的體驗閱讀好設計的核 心,進而重視日常生活中的不良產品,而非在第一時間給予解決方法


 將日常使用的「電源開關」作為書封視覺

按下開關後,內封的房內卻一片灰暗,暗喻不良設計對使用者的不便


封面上一段摘自序裡的話,是我建議加上的:「其實,良好的設計比不好的設計更難察覺。一方面因為好的設計是無形的,能滿足我們的需求,但設計本身卻不引起我們注意;另一方面,不好的設計卻非常明顯,讓我們很容易注意到它的不足之處。」

設計師是一種能力越高就越吃力不討好的職業。當設計者抵達某個階段,開始學會收斂,作品就會脫離嘩眾的層次,滿足體驗過程而不再只是視覺上的衝擊。《設計的心理學》給了我很多反思空間,在掌握美感同時不著痕跡地將功能性做滿,也是我近年不斷在學習的事。




現在有很多水龍頭甚至不再標示往左是熱水──這是否也是一種產品給使用者設立的門檻:「你必須要先具備某種程度的經驗,才能使用這個設計」?若想像自己是文明未開的野人,走進這座城市,我們又將如何利用隨處可見的設計? 

《設計的心理學》是很綜觀的通識主題,初版已在25年前發表,內容放在現下仍然有趣並受用,不僅適合產品開發領域的工作者,任何人來讀,都可能足以改變自己看待設計的方式。





文章來源 : 博客來